冥想:日日静心的活法

冥想:日日静心的活法 已完结

冥想:日日静心的活法

时间:2024-06-21 10:55:04 分类:短篇 来源:快看 作者:佚名 主角:

冥想:日日静心的活法该小说的主角和配角叫,是作者佚名倾心写作的一本十分不错的短篇小说,已上架快看。全书主要讲述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挫折无奈和突然汹涌而来的残酷刺激,面对浮躁的庸常生活,应该如何安然度日?高级瑜伽师梁龙蜀在日复一日的瑜伽修习中,提炼出了日日静心的冥想修习法:冥想不只是***,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入的状态。在冥想中觉察、放下无明无妄带来的欲望后,我们才能够识别对我们来说珍贵的、内在的真实需求。冥想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升级,是关于快乐、静心、喜悦的生活哲学。简单的冥想练习,能帮助我们汲取内心的平静和力量,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快乐、喜悦。

精彩章节试读:

Part1我的瑜伽往事

我一直相信,Everythinghappenforareaon(凡事皆有原因)。

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它于“我”的意义,无论看起来是好是坏。在一件又一件事情的向前推进中,我们的生命之轮开始运转,步入新的阶段。

我们往往执着于事件本身,常忽略了它究竟是为什么而来。直到有一天,有机会停下来,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印迹,才会突然明白:原来是这样。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

那些越是看起来糟糕透顶的事件,越是蕴含了巨大的生机,伴随奇妙的感受一同而来的,还有难以言说的对生命本身的感动、感恩。这样的感触让正在变得坚强的我们,再次感受到柔软的内在,也才有机会将坚强与柔软融合成坚韧与敏锐,真正由内而外地成长起来。

当走进瑜伽的世界之后,我才明白,这是瑜伽所理解的世界运行法则。

有些抽象?

那就从我的故事开始说起吧。

1

在我的生命中,那个看起来糟透了的事件,是抑郁。

如果你认识我或是读过我之前出版的书,想象着那个印象中的我,大约会问:那个在咖啡馆里听大家说故事、给大家煮咖啡,一脸阳光灿烂笑容的老板娘,也会抑郁吗?

我只想说:连我自己都觉得讽刺。

我也是在许多年之后,才能坦然面对这一段经历。

故事要从2010年开始说起,那时候我是不抑郁的,那一年甚至是我人生中最高光的一年。

我辞去在别人眼中未来可期的在北京的工作,遵照内心想离父母近一些的想法回到成都。喜欢喝咖啡却对咖啡一无所知的“初生牛犊”,真就敢在机缘巧合下开了一家咖啡馆——不是那种提供咖啡、奶茶的铺子,而是要有人情味、有精神内涵的咖啡馆,不期待比肩塞纳河畔的咖啡馆,却也想要成为有温度、能温暖人心的街角咖啡馆,所以取名“17幸福8”,谐音“一起幸福吧”。

开业不到半年,咖啡馆收支平衡,也渐渐汇聚起一群人,用当时附近店家老板的话说:你们家的客人是从外貌和精气神上就可以识别的,比较特别。而当年的许多媒体报道中,都提到这里是成都的文艺青年聚集地,因为隐秘而更显神秘,电影会、读书会、周末集市、以物换物等,仿佛一个小群体建立的“乌托邦”。

来到这里的朋友也很开心,“在这个城市里给灵魂找到一个容纳之处”(摘自后来离开成都的朋友发来的短信描述)。可我并不喜悦,因为我想要建立的“乌托邦”,不是摇曳于社会现实之上的“乌托邦”,而“应该”是根系渐渐粗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枝繁叶茂的理想花园。

在许多以活动为基础的尝试之后,我被卡住了:咖啡、活动都可以做出不同的种类,变换“花样”,但参与的人数始终有限,怎么能够实现更广泛的影响力,让它从内到外都更上一层楼?每天关店回家后,脑海里都是这些内容在打转,我想找一条出路。

我总在那些想要解决的问题上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拧巴:我宁愿为一场有内容的读书会费心策划,也不想让吵吵闹闹的桌游团队影响到原本更适合咖啡馆的顾客;我固执地拒绝了好多人要注资开分店的提议;行业内有经验的朋友给出的建议都难以说服我,派传单、团购、买榜单……这都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当老客人们说“这样已经很好了,想那么多干什么”的时候,我只有尴尬地笑笑,我知道梦想照进现实从来不易,但是,一定有路!

然后傻乎乎的我还真就埋头找出路了。

找着找着,我发现并不是我一个人在面对这样的困境。

那时候成都的咖啡馆行业也在经历一个由盛入衰的阶段,许多人因情怀开了一家咖啡馆,一两年后因各种问题关门转让,且不说梦想碎了一地对开创者本人内心的影响,在几轮风里来雨里去的易主风波后,一度火热的“情怀咖啡馆”渐渐被市场上大投资、连锁品牌、标准化服务的咖啡店取代。后续观望者们的内心期望也被冰冷的现实浇灭,小咖啡馆越来越少。一些老板靠餐点养活咖啡馆,一些老板靠其他工作来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梦想的开启原本是为了自由,却不想反而困住了自由,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我属于后者,咖啡馆自负盈亏,我有各种工作机会可以养活自己。不过,若不是过往辛苦工作锻炼的多方面技能,若不是我原本就没有很高的物质欲望,若不是我没有那么大的家庭压力,若不是过往在亲朋好友那里积攒的信任让他们没有来轮番碎碎念——我想,我肯定也是撑不下来的。

一边工作,一边经营;一边寻找,一边尝试。几条战线同开,半年多之后,除了小点赞小收获之外,没有更长远的发展预期,身心俱疲,还失落、难过,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许多次想“我不是做生意的料,关掉算了”,然而看见一个又一个推门而入的人眼中的惊喜,收获他们真诚表达的感谢,又实在无法放手——我几乎每晚都在经受内心的挣扎。

有时候实在扛不住了,与朋友坦言正在遭遇的困境,收到对方给予的溺爱般的安慰,或是转移话题分享别的快乐,但这并不能解决我的问题,因为我看起来感性得要命,骨子里却非常理性,我深知:没有解决的问题,从来不会凭空消失。

与此同时,一向对感情迟钝的我,看着周围的人纷纷恋爱、结婚、生子,有“这个年龄应该”的压力,又清楚知道自己没有强烈的找个伴侣的意愿,一个人照顾内心与现实世界的“小花园”,没什么不好。比起陪伴,我更期待一段高质量的关系,即便难度更大,等待的时间更长,也不愿妥协。

2

事业受挫,找不到出路;感情无法将就,希望渺茫。在二十六七岁的年纪,两件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失败”,真是对我打击很大的,这些需要个人承受消化。

而压倒我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在友情的篮子里发生了——因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跟朋友吵了几句,事情的发展就超出了理性控制。

从小就不爱哭的我,吵架之后,眼泪的开关坏掉了,即便头脑上认为这么点儿事儿有什么好哭的,也仍旧泪如雨下,吓坏了当时在身边的朋友们。

因为工作的关系,习惯于凌晨四点睡觉、几乎从不失眠的我失眠了,没有看见早上的光亮、不把所有精神消耗殆尽,就不能入睡。

白天,我像机器人一般开店、煮咖啡,听着朋友们说起生活中的故事,尽力回应;一个人在店里的时候,望向窗外,转过身就是泪流满面;食不知味,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无精打采,注意力难以集中;强烈感受到自己不想见人,想回到一个人的世界——我不能清晰地说明自己究竟在经历什么,却清楚地感知分明的抗拒、分裂,被无力感拖住双脚,动弹不得。

我知道,我生病了。

通常情况,应该去找心理医生挂号了,可要命的是,我是个感冒发烧都不愿吃药的人。我纠结过一段时间要不要去看医生,但最终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仅凭清楚知道自己不想死、不求死,就相信还有机会把自己捞起来。

坦白地说,即便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样的信心究竟来源于何处。唯一能够想到的解释是,从小到大,每当遇到问题想不开的时候,就会随心情随手翻阅遇到的与问题全然无关的书,一些摄影集,一些不能完全理解的哲学,一些散文集、诗集、烧脑的小说和剧本,我喜欢柏拉图、泰戈尔、克里希那穆提、玛格丽特·杜拉斯、三毛、赖声川、李欣频……以往零散凭心情录入的无用信息此刻汇聚起来,成为一束光,照亮不知所措的黑暗——没事儿,我只是还没找到活的意义。

有趣的是,当我承认这一点时,整个人反而从紧绷的状态开始放松下来。于是,我又一次开始不管不顾跟随心意阅读《印度生死书》《五十奥义书》《薄伽梵歌》《重新认识你自己》《世界在你心中》《生命之光》……说也奇怪,这个时候,那些与古典印度文化相关的内容仿佛开启了我身体里尘封已久的记忆密码,思维崩塌的大脑从几乎死机,到渐渐复苏,再到海绵一样开始自主吸收,这是一个疯狂的过程!包裹这些内容的文字,又指引我去修习瑜伽,了解这朵自吠陀时代起就一直绽放的印度之花。

慢慢地,我还是没能解开那些解不开的“死结”,它们却不再成为我“必须”立刻解决的问题,我能够接纳它以自己的方式留在我的生命里,整个人从谷底爬起来。

3

讲述这段过去,不代表所有在这个状态的人,都需要自己咬牙死扛,每个人并不相同。但讲述这段过去的意义在于,我自己和后续遇见的客户、学生们,我们都曾在那个谷底,我们走了出来,这一段路,并不容易——却也真的没那么难。

而这些已经发生的,恰恰证实了一件事:生命中,每段经历的发生,都为完成和丰富你而来。

当我整个人的状态调整过来,就凑巧有出版社邀约讲述这一条开咖啡馆之路,我开始一个字一个字敲出这一整个故事,才有了《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放下一些过往的纠结,亲见自己可以给出的分享——这一段路,从无法控制地掉泪,到完成自己的过滤仪式,前前后后,整整一年零三个月。

蚕通过吐丝排出身体里多余的氨基酸,我也在这个过程中以文字完成自我清理。

书稿完工后系统学习瑜伽课程,又随心意走入其中与冥想有关的内容,收获颇丰的同时,机缘巧合地将过往头脑中的零星闪光串联起来,“获得”一种全新的“世界观”。我无法清楚描述这一切如何发生,却再也无法忽略内在清晰的声音:

许多问题的出现,是因为我们把它当成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除了解决它,还有看清它,放下它。

我有“责任”将这些内容整理出来,分享出去,这是我活着的意义。

也正因为这样,2015年,我把咖啡馆升级成龙门院,致力于个人内在成长,开发出以社会学、瑜伽为基础的“蜕变系列工作坊”,用自然体验的方式让人回归生活实修,开发天赋创造力,享受生命旅程。

我,以及有机缘走入这里的朋友们,在每天的学习和实践中,内心的乌云渐渐消散,阳光一点一点照进来,我们不再惧怕未来可能出现的乌云,因为坚信,阳光一直在。

所以接下来你看到的内容,是我这一路的思考与分享,需要说明的是:

无论阅读、冥想,还是瑜伽,都不是唯一通路,殊途同归。

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我无法给出“判定”,哪个教派或者流派的冥想更加“正宗”,我更愿意相信,在某种不能言说的原因之下,相似的意识会在人类身上觉醒,然后开始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瑜伽文化博大精深,体式练习和冥想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渺小的我无法完全描述,也仍在探索过程中,这样的理解不是唯一,但求抛砖引玉,能让你有所启发,多一层属于你的丰富已经足够。

学习之路,欢迎指正、交流。

免费章节在线阅读:

安蕾

编辑安蕾点评:

《冥想:日日静心的活法》个人觉得很好看,就是希望更新快点,作者么么哒快点更新咯,支持支持,一万个赞,快点快点更新,都迫不及待,让人看了很兴奋,很高兴。

短篇

  • 汝瓷徐珩川
    汝瓷徐珩川

    汝瓷的不热络,却让徐珩川皱起了眉:“你要不喜欢,明年不送了便是。你想要何物,就差...

    作者:佚名 短篇连载中

  • 许萤晏浩辰
    许萤晏浩辰

    许萤惊得站起身来,难以抑制喜悦。可又立马紧张了起来,她摸了摸自己的脸:“漱桦,你...

    作者:佚名 短篇连载中

  • 夏淼淼顾秋泽
    夏淼淼顾秋泽

    “淼淼,我不会带她来见你的,你也不要想着给她立姨太太规矩。她是新时代女性,不会遵...

    作者:佚名 短篇连载中

  • 被渣后,深夜敲开霸总的房门
    被渣后,深夜敲开霸总的房门

    未婚夫跟后妈在宴会休息室里厮混。作为回报,她借醉上了一个男人的豪车。本想浅尝辄止...

    作者:阿宝 短篇连载中

  •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

    妈妈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把日常生活的力量扩大,让教养融入到点滴细节中。《...

    作者:佚名 短篇连载中

  •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
    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我的工作是母亲

    母亲是喂饱家庭好气氛的,同时维持家庭稳定的生活节奏。“为什么您总能够保持稳定?”...

    作者:蔡颖卿 短篇连载中

  • 今天穿什么
    今天穿什么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烦恼:今天穿什么?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穿上...

    作者:阿丫 短篇连载中

  •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

    好的人生,从好好吃饭开始,好好吃饭,就是好好爱自己。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就这...

    作者:蔡澜 短篇连载中

  •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

    这本书真是让我又哭又笑。亚当记录了病人生活的一个个细节,用一种前*未有的叙述方式...

    作者:佚名 短篇连载中

  • 宽容
    宽容

    《宽容》是一部人类“不宽容”史,也是一部人类沉痛史,更是一部人类的抗争史。房龙在...

    作者:房龙、端木杉 短篇连载中

您的位置 : 首页 >短篇 >冥想:日日静心的活法